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放眼共和
草原深处 昔日荒漠变绿洲
来源: 海南报
发布时间: 2015-09-02 15:41:34
编辑: 共和新闻网

  曾经翻开青海地图,在绿意环绕的龙羊峡库区两侧,大地上零散分布着黄色块状,这便是多年受风沙侵袭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沙珠玉、木格滩沙漠化土地。沙珠玉、木格滩,隔河相望。但经过无数人的多年努力,这里沙漠蔓延的步伐得到控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绿树葱茏的喜人景象。

  沙珠玉:新技术力阻漫天沙

  从海南州府恰卜恰镇出发,沿着一条笔直的柏油路行驶半个多小时,抵达共和县沙珠玉乡。与草原深处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眼前的沙珠玉麦浪滚滚,绿树环绕,恍如走进河湟谷地。

  沙珠玉,三面环山,南望黄河。炎热、干燥的气候,使新疆、我省柴达木盆地一带的风沙一路南下,在低洼的沙珠玉落脚蔓延。受风沙的侵袭,沙珠玉河断流、干涸,村民被迫离开热恋的故土。

  前往沙珠玉的路上,随行的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洛桑才让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有一天,沙珠玉乡的一名村民到朋友家去喝酒。到深夜回家时,迷迷糊糊走到自家的屋顶。原来,一夜之间,风沙就囤积到了村民的屋顶。

  风沙,让沙珠玉乡群众饱受痛苦。春天种的新苗,一阵狂风之后,至少10%的地要重新补种。而随着地表水域干涸,形成沙化与干旱的恶性循环,原本保障沙珠玉乡农业生产和防风固沙的沙珠玉河干涸。当地村民被迫迁移到别处生活。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省在沙珠玉乡成立省治沙试验站,即利用人工的力量,延缓和阻止沙漠的蔓延。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群专家、行政机关人员和村民长期默默坚守在这里,抵抗沙漠的扩张。

  汽车继续前行,粗壮的柳树、笔直的白杨树映入眼帘。据省治沙试验站站长杨德福介绍,这些树木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栽种的。这些树木在沙漠生根发芽,颇为不易,这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艰辛付出。

  在沙珠玉乡的治沙区,除了柳树、白杨树、沙柳等树木,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树种。这些树种的选用,从种植到最后的成活,经历了极为艰辛的过程。

  为了找到适宜沙珠玉沙漠地区的树木,省治沙试验站的科研人员从省内外引进乔、灌树种60余种,从中筛选出10余个优良树种,在沙珠玉地区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杨德福说,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总结出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即利用柴草、秸秆、黏土、织物、卵石等材料在沙面设置网格形式,在网格内种植沙生植物,通过增大沙地表面粗糙度,降低近地面层风速,最终达到控制风沙流动的目的。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满眼皆绿,再也看不到当年风沙满地的情景了。“现在树多了,风沙少了,冬春季节很少看到风沙漫天的景象。相信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将来的沙珠玉一定会是梦中的绿洲。”村民张肖龙说。

  通过多年不懈治理,沙珠玉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根据最近的气象观测数据显示,沙珠玉地区6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减少了12天,农田受灾面积减少了40%,吹入龙羊峡库区的运沙速度一定程度上有所减缓。

  木格滩:万众一心抗风沙

  地处贵南县的木格滩,与共和县的沙珠玉隔河相望。早年,风沙越过奔腾的黄河,在贵南草原形成面积约340万亩的沙漠化土地。

  在木格滩沙漠向东南延伸的最前沿,有一条绵延十多公里的流动沙丘,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黄沙头”。

  对黄沙头前沿的流沙,护林员周本加感触颇深。周本加说,以前路过木格滩时,你会看到柏油马路上的簌簌流沙,那种场面让你恐惧。如果再不采取治理措施,眼前的草原随时会被沙漠吞噬。

  周本加的屋后,便是木格滩。周本加年轻的时候,曾听村里的老人说,几十年前的木格滩牧草茂盛、牛羊成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格滩的产草量和牧草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流沙逐渐覆盖了这片草地。

  就在周本加和众多农牧民下决心植树时,贵南县政府陆续启动退耕还林和三北、天保等林业工程。当年,贵南县首创的杨树深栽造林技术,使500亩插杆的杨树成活率达到80%以上,这也点燃了无数人的植树信心。正是采用青杨插杆、点播沙蒿种子等方法,十几年来,贵南县一百余万亩沙漠变为绿洲。

  贵南县林业局局长仁增说,每年植树的时候,由贵南县干部职工、农牧民、驻地部队、学校师生、农牧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植树队伍,浩浩荡荡地挺进木格滩植树,场面甚为壮观,这种植树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今,木格滩早年黄沙漫天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绿带,与远处的草原相映成趣,融为一体。

  风沙少了,草原恢复了,原先搬到山里居住的牧民陆续回到老家木格滩定居了。牧民豆本加感叹,木格滩今非昔比,通过几年的防沙造林,木格滩的人居环境大有改善,定居的游牧民越来越多了;昔日黄沙漫天的木格滩已形成红火的小集市,越来越热闹了。 仁增说,贵南治沙防沙的成功实践,实现了以往“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局面,为沙漠周边农牧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黄沙肆虐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作者:赵俊杰)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共和教育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