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经济招商
“十二五”期间共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
来源: 共和县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6-04-14 18:15:44
编辑: 共和新闻网

  “十二五”期间,共和县坚持科学发展,理性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县域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

  坚持解放思想,强化工作举措,开创了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投资拉动和特色产业培育,加快城镇化发展带动社会消费,全县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主要发展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八大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州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从24.4亿元增长到60.8亿元,为“十一五”末的2.49倍,年均增长18.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从4.41亿元、11.19亿元和8.78亿元增长到7.55亿元、33.43亿元和19.82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71、2.99和2.26倍,年均分别增长11.35%、24.47%和17.69%。发展动力得到新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6亿元增长到138.3亿元,年均增长46.3%;县属固定资产投资从10.8亿元增长到77.2亿元,为“十一五”末的7.2倍,年均增长48.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6414万元增长到2.38亿元,为“十一五”末的3.72倍,年均增长30.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37亿元增长到12.57亿元,年均增长14.56%。居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554.5元增长到24192.8元,为“十一五”末的1.93倍,年均增长14.02%、年均增加2327.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87.3元增长到9325元,为“十一五”末的1.95倍,年均增长14.26%、年均增加907.5元。

  优化经济结构,狠抓主导产业,加快了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步伐。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着力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牧生产持续稳定。到“十二五”末,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44.4万亩,粮油总产量分别达4000吨和9000吨;出栏各类牲畜82.1万头只,出栏率53%;商品畜68.79万头只,商品率44.4%。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11.2亿元,为“十一五”末的1.73倍,年均增长11.65%。五年来,全县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083座,完成草场围栏190万亩900万米,修建畜棚5620座67.44万平方米;培育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11个、家庭农牧场15个;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扶持和发展规模种养殖场(小区)61处。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全面落实企业减负松绑优惠政策,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共和生态光伏园区入驻企业39家,全县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3368兆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56%,实现并网发电2608兆瓦,新能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强势发展。落实资金2385万元,实施企业挖潜改造和技术升级项目23项,规模以上企业从15家增加到26家,工业总产值从19.37亿元增长到54.55亿元,为“十一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3%。旅游产业增势强劲。围绕“一圈两湖三城”旅游发展布局,加快推进青海湖、龙羊湖旅游开发,累计投资7.6亿元,完成了龙羊峡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镇区市政设施建设、环湖地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旅游产业基础日益完善。倒淌河藏城、环湖46个乡村旅游点打造正式启动,青海湖环线自行车道、沿线9个停车场建设有序推进;龙羊湖滨水主题公园、黄河大峡谷、龙羊峡土林地质公园等景观景点初步形成,景区正式开园营业。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22.42万人次,年均增长52.3%,实现旅游总收入8.65亿元,为“十一五”的17.3倍,年均增长83.16%。

  狠抓城乡统筹,实施生态战略,步入了城乡面貌变化的新阶段。始终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带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环境优美宜居的城乡建设步伐,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突出恰卜恰的中心城镇地位,全力开展城北新区建设,新区“三横四纵”道路、地下配套管网、群众文化体育场馆、行政办公楼、河道景观治理等项目基本完成,镇区面积较“十一五”末新增23.6平方公里。加快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累计投资19.94亿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61个,东山路、滨河西路、黄河中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全部建成,集中供热、污水管网等项目全面推进,广大群众关注的恰卜恰儿童公园整体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同时,完成了龙羊峡、倒淌河两个美丽城镇建设任务,集中打造了环湖精品小城镇,形成了以恰卜恰老城区为中心,城北新区为次中心,周边小集镇为三级中心的城镇网络,城乡综合功能和对外形象得到显著提升。住房条件显著改善。深入实施安居工程,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累计投资12.12亿元,完成公租房、廉租房、干部周转房、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住房18629套,其中公租房、廉租房12792套,分配入住11541套,入住率为90.22%;投资2.14亿元,完成13246户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任务。投资1.28亿元,完成居民小区项目3个,总建筑面积7.75万平方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百企联百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环湖四乡镇、龙羊峡等重点集镇和全县38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惠及农牧民群众8485户3.8万余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县城镇常住人口7.44万人,城镇化率达53.94%,进一步促进了生产要素聚集、城乡居民增收和社会全面进步。生态建设效果明显。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3.4万亩、封沙育林46.05万亩、沙化土地治理10万亩。与“十一五”相比,新增造林27.62万亩、封山育林27.41万亩,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偿面积增加66.8万亩。累计投资1.4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5517.21公顷,新增耕地421.28公顷。狠抓节能减排,实施各类节能技改项目8个,淘汰铁合金产能11.9万吨、水泥产能20万吨,实现年均节约标准煤近14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从1.35吨标准煤下降到0.38吨标准煤。

  保障民生服务,推进社会建设,确保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升。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升。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累计投资3.13亿元,实施教育项目八大类106个,至“十二五”末,生均占有教学及辅助用房3平方米、运动场所10.21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值715元、图书42册,每千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07台。“两基”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96%和99.69%,率先成为全省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之一。文体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累计投资8158.2万元,先后建成民族射箭运动馆、文化图书馆等重点项目。扎实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共和县首届“圣湖杯”赛马节暨良种畜评选大会、历年传统射箭大赛和高原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完成了历届“环湖赛”和环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协调、服务等工作。五年累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306次,文艺下乡演出达400场次,农牧区电影放映1250场。卫计服务全面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疾病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累计投资3507万元,实施县、乡、村卫生项目10项,总建筑面积达15456平方米。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1家,其中公立机构156家、民营机构65家,实际开放床位541张,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名、床位4.3张。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标兵县”荣誉,达到“四星级”工作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就业创业成效显著。积极搭建创业平台,累计新增就业3148人,较“十一五”增长103%;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1383人次,年均增长18.6%,就业实名登记率达95%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7554人,组织引导农牧区劳动力流动就业16.9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35亿元。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共和教育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