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历经千余载沧桑巨变的高原城池,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脱颖而出,这就是当年唐蕃古道驿站之一、文成公主走过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共和县。共和县城镇化建设事业有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勾勒出一幅祥和、和谐生活的美丽画卷。
合理城镇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李建德从故乡陕西跟着舅舅千里迢迢来到青海开始自己的经商生涯。未料,一住便是三十余载。
“青海是我的第二故乡,你看我黝黑的皮肤,要是不开口说话,谁都不曾想到我是一位外地人。”他笑着告诉记者。
据李建德回忆,三十多年前,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只有两条街道,分别为上街、下街。下街还是由石子铺设的路,街道也比较窄,两旁都是土房子。县城里没有像样的医院,遇到个疑难杂症得去省城医院接受治疗。教育设施非常简陋,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
三十多年的变迁,共和成为了草原上一座崛起的新城。共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韩香告诉记者,共和县现在采取“北拓、南延、西进、东扩、中优”的发展方向,县城规划为“中心区、城北新区和工业区”和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拉开骨架、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开发新区、提升老区”的总体发展思路相吻合。共和县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变化”的目标,为实现撤县建市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清洁能源输进寻常百姓家
也许,事例更能说明一个城市的发展变化。
2014年,共和县粮油公司家属院供暖改造系统率先在全州启动,土暖供热在共和县成为历史,天然气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里。
家住日月山路粮油公司家属院三单元的石先生说,这个家属院属于老房子,采暖不是集体供暖而是土暖。一个供暖期要烧两千多块钱的煤炭不说,楼房也被熏黑了。现在改为天然气分户采暖,去年一个冬天在供暖方面,才花了一千多块钱,节省了整整一半的开支。
海南中油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文权告诉记者,自2011年7月至今起海南州建设的46.8公里(倒淌河—恰卜恰)输气管线开通运营以后,使用天然气的用户越来越多,镇区中压管网32.3公里,年销气量800万立方,已施工燃气用户7359户,现有燃气用户3000余户,集中锅炉209蒸吨,商业用户73家,174台灶,而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用气量也在不断增长。
保障性住房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今年年初刚搬进城北新区廉租房的柴女士,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她家的新居参观,新家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家居设计使用的是暖系色调。女主人说,这样的设计,在视觉效果上满足都市人简约的设计风格,更主要的是省了不少钱。
柴女士和丈夫多年前已下岗,近些年靠打工维持生活,还得供两个孩子上学,生活过得勉勉强强。今年真是碰到了好运,申请的廉租房终于下来了。面积虽然只有五十几平方米,但足以满足住房需求。
近几年来,随着住房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进,极大改善了共和县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2008年,共和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式起步,先后实施了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干部周转房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共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钟耀庭告诉记者,目前实现入住2538套,基本建成尚未交付入住6016套,廉租房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将解决2.2万人城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
傍晚,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霓虹灯闪烁下的共和县城道路四通八达,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在夕阳余晖斜射下更加宏伟壮观,在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城池的变迁和发展史。(作者:李慧祁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