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共和要闻
社火拜年闹新春 锣鼓喧天年味浓
来源: 海南报
发布时间: 2017-02-14 16:17:51
编辑: 共和新闻网

  据民间文字记载,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追溯“社火”其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着渊源关系。而社火表演每年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美文化大餐,春节期间,海南各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欢闹的社火掀起了节日的高潮,喜庆的气氛在城乡各地弥漫……

  正月初八这天,共和县龙羊峡镇次汗土亥村的社火在完成几项具有历史渊源和颇具神秘感的仪式后,正式“动身”,记者一路跟随,用镜头记录这精彩瞬间。

  一大早,村里的“社火头儿”吴庆仁第一个来到庙里“请社火”,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待到院子中间的桑台烟雾缭绕,便开始敲大鼓,宁静的村庄上空,雄浑震天响的鼓声回荡开来。

  村里参加表演的男子闻声而来,等人都到齐,便在庙里开始“装身子”,有些特殊的人物,如“哑巴”、“胖婆娘”、“报儿”等还得画脸谱。“‘装身子’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各路‘身子’都是男人来演,古时候这些‘装身子’的人都是楚庄王的兵将。”吴庆仁介绍说。

  随后,社火队的各路“身子”围着庙转了一圈,完成了祭拜仪式。此时,各路身子站在煨桑台旁,聆听吩咐:“各路身子,照令行事……现如今天下太平,人心归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酬谢神明护佑万民,各路‘身子’要好好地耍起来!”

  快到中午时,“装身子”仪式全部完成,鞭炮齐鸣,响三声鼓,各路身子便到齐了。主要有舞龙舞狮、摇旱船、威风锣鼓、太平鼓、哑剧舞(拉牦牛,打哈熊等)……倾刻间,鞭炮锣鼓齐鸣,各路“身子”浩浩荡荡出了庙门。

  随后,社火队敲锣打鼓,来到祭拜山神的地方(青海汉族人称之为“敖包”)给山神拜年。在现场,社会队敲锣打鼓围着祭拜点顺时针转了三圈,然后集体跪拜在桑台前祈求神佑来年。“敖包神,保佑我们的村子太平昌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隆重的祭拜活动结束后,社火表演队的各路“身子”走进村子,“哑巴”头戴烂了顶的破草帽,反穿皮袄,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赤着脚,腰间系着铃铛;“胖婆娘”头上戴绿手帕,身穿红衣,为社火队开道……第一场社火表演正式开始。

  那么,“哑巴”等“身子”从何而来?相传,那是春秋战国时代,有一天楚庄王外出回城途中,突然遭到敌军包围,为了安全突围,他听了臣子的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重赏,雇请了一个与楚庄王面貌相似的牧羊人作“替身”。他穿王服,戴王冠,骑高头大马,全似楚庄王的銮驾,趁夜色朦胧突围。一路上,茫茫夜色,那替身好不威风,前有探马报信,武士开道,后有男女歌舞班子随行。楚庄王这时扮作哑巴,脸上抹黑,翻穿牧羊人的皮袄,旁边有武士暗中保护,混在随驾逃难的百姓之中。当他们与围敌相遇时,楚庄王安全脱身,而替身则被敌人当成楚庄王,一路紧跟追杀。替身仓慌逃命,钻进了一家马棚里,爬在槽头上不敢动,纱帽也戴歪了。恰巧这家的主人来贴春联,误将“槽头兴旺”贴在纱帽上。后来,楚庄王当了七雄之霸,感其舍身救主之忠,为履行诺言便留下年年出灯官、耍社火的惯例。“先在村里好好耍上一场,寓意除去村里人的灾难病痛,给村里带来吉祥如意。”村里的老人马禛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村的社火虽说是由来已久,但在以前,社火道具都是自己做的,非常简陋,效果也差。而如今,社火队在文化支持的好政策下越办越好了,过年越来越热闹了,大家的生活条件更是没得说。”

  表演中,各路“身子”使出了浑身解术,十二个汉子一条青龙,另十二个汉子一条黄龙,时而盘旋,时而腾飞;两名手持绣球的少年领着狮子,一路欢腾;船姑娘抬着纱船,和着锣鼓的节拍摇啊摇;花鼓、太平鼓响起来了,大头罗汉幽默风趣,威风锣鼓威武雄壮……围看社火的村民发出喜悦的笑声,顿时,次汗土亥村成为了欢乐海洋,锣鼓声响彻了山头,村民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记者/许祥虎 王黎明)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共和教育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