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共和要闻
为了我们的未来——走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共和县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1-05 17:08:38
编辑: 共和新闻网

  地处偏远、基础薄弱,一个藏区小城缘何能够突出重围、获得全国荣誉?定目标、强阵地、抓教育,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担,小县城怎样才能“四两拨千斤”?

  伴随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名单的公布,近日,记者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多所学校,不同学校的故事传递出共同的“获奖感言”: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一个目标,一套体系

  尽管是寒冬时节,在共和县第一小学的校园中却依旧是“暖意融融”。

  “老师好!”“老师好!”无论是在教学楼里还是在操场上,对于来访者,每一个学生都礼貌而又热情。

  “不仅仅是你这么评价,家长们也都这么反映!随着德育教育的不断推进,孩子们这样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措吉卓玛的话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县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不断深化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

  作为共和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共和县精神文明委员会主任安胜奎告诉记者,每年年初,小组都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各乡镇、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照分层管理、考核评估、质量监督的工作模式,加强全县中小学学校班主任制度、学生导师制度、心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学生德育考核方案,构建学生—班级—学校的逐级管理考评体系。

  数字更具有说服力。目前,共和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在校学生17001人,教职工1140名。这也就意味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这张“大网”,已然通过这些“触角”覆盖了全县的各个角落。

  “在县文明委牵头的同时,县文明办会同县教育局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了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县文明办主任周玉芬表示,正是由于构建了这样一个完备的体系,才为这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缺一不可

  中午放学,原本是马路上车流量最密集的一个时段,但在共和一小的校门前,车来车往的马路此时却成为了一条单行道,再加上路口有交警的疏导,学生们走出校门,交通安全一下子有了保障。

  这样一种“小变化”,得益于学校的一次“大转型”。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我县以县城中小学校为龙头,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周玉芬如是说。

  2014年,共和县第一小学被评为县级“家长学校”。这次“转型”,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我们组建了学校、年级、班级的家长委员会,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直接向校领导反映。比如学生放学后的交通安全问题,就是由家长们反映的。随后校领导逐级汇报,得以妥善解决。在学生上下学时间,双向车道改为单项车道,减少了车流量。”学校德育处主任马国青介绍说,除了办“家长学校”,学校也多次召开家长座谈会、办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更新家教理念,注重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引导。

  家庭教育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则是这项工作的主阵地。

  有着11年教龄的卓玛吉是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她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这不仅是对她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学校加大对年轻班主任培养力度的举措之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以来,德育队伍建设都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我们选聘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重视对班主任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大对年轻班主任的培养力度,特别是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来激励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学校德育副校长、支部副书记卓玛才让告诉记者。

  如果说培养优秀班主任的目的是实现言传身教,那么乡村少年宫项目的建设则通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每个周三下午,共和一小的学生们都有两个小时的社团专属时间。书画、舞蹈、手工制作、篮球……每个社团都是孩子们展示才华的新平台。

  “目前我们学校有34个兴趣社团,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辅导员队伍。除了根据自身特长、担任辅导员的学校教师,还有从校外聘请的社团教师。”共和一小德育副校长尼玛东主说,虽然学校老师担任社团辅导员完全是义务工作,但教师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

  杨井园是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虽然是一名数学老师,但从2015年开始,已经有不少素描社团的学生在他的帮助下,掌握了素描基本功。

  “除了家庭和学校,我们也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是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县直相关部门通过组织‘文明共和’主题系列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同时,建设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等,引导未成年人受教育、长知识,强技能。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安胜奎说。

  五项教育,拓展育人内涵

  就读于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一年级一班的多杰卓玛来自倒淌河镇。记者看到她时,刚刚得到诗歌朗诵比赛第一名的喜悦还没从她的眉眼间散去。

  “她最近进步很快,上课发言很积极,特别是得奖之后,普通话说得更好了。”班主任老师卓玛吉告诉记者,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阳光小家庭”。

  “我们是一所寄宿制小学,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牧区。因为年纪太小,不少一年级的孩子都不太适应住校生活。此外,孩子们因为长期离开父母,心理上难免孤单,缺少家长的关爱。”卓玛才让告诉记者,考虑到这些因素,从2015年3月份一开学,学校就开始建立起“阳光小家庭”。

  按照计划,全校1180名学生被平均分给70多名老师组成“阳光小家庭”,除了每周三下午安排的一节活动课之外,这些“家长”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的十几个“孩子”提供学习、生活、思想上的指导和帮助。

  果然,在随手翻开一本“阳光小家庭”手册后,记者在第一页就看到,除了负责老师的简单介绍外,“我的孩子们”那一栏里,整整齐齐地写着十几个孩子的名字。

  “这项活动不仅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有老师负责关注他各方面的情况,还强调学生从生活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内容,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卓玛才让笑着说。

  除了以养成教育为基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县各学校还以爱国主任教育为主旋律,引导未成年人树立革命传统意识;以品德教育为主题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文明助人意识;以科普文体为协奏曲,引导未成年人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以法制教育为强音符,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法纪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地关注未成年人、关爱未成年人,积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把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县教工委副书记才郎措姆说。(青海日报记者/咸文静)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共和教育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