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共和要闻
小小枸杞书写环保增收大文章
来源: 海南报
发布时间: 2019-01-17 17:32:56
编辑: 共和新闻网

  临近年关,共和县玉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如往常一样,依旧忙碌着,给枸杞装袋、封包、装箱……

  这几年,玉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种植的枸杞规模越来越大,枸杞种植历经数次丰收,不断创造着年产量的新高,共和地区的枸杞种植户也不断书写着劳动创造财富的神话。

  每逢九月采摘季,只有亲身站在枸杞地里,才最能感受枝头那红彤彤、沉甸甸的喜悦。

  在共和县下塔迈枸杞种植基地,成片的绿荫枸杞地与远处的荒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情景,使人不由的感叹眼前这片枸杞园给大地带来的蓬勃生机。

  过去,因为土质、降水等先天原因,下塔迈村的农作物产量并不高,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地“半死不活”。既无法致富,也对防治令当地人烦恼的风沙毫无作用。

  从2009年开始,共和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规模发展”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枸杞项目,从地块落实、资金扶持、幼苗选购、苗木栽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扶持当地农牧民发展枸杞种植提供坚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保障。

  有了政府的鼓励和扶持,许多共和人开始积极投身生态产业,既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

  共和县沙珠玉乡赵全录便是其中的典型。就在共和县倡导发展枸杞项目的那一年,他承包了下塔迈村周边的大片沙土地,想要搞种植。

  其实在2009年时,枸杞的市场行情还没有现在这样高,种植枸杞也不像如今这样风靡。

  而赵全录看中枸杞产业,除了市场潜力外,还另有一个原因,就在承包土地时,林业部门的人曾叮嘱他说:“老赵,种什么由你定,但一定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不能破坏环境是底线。”

  许多人只知道枸杞经济效益好,是致富“小能手”,却不知枸杞还是绝佳的固沙“小能手”。

  枸杞耐寒、耐旱,寿命长,根深达几十米,种一片,就能稳住一片沙地。

  几年后,枸杞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极强的适应力使它在贫瘠的土地上稳稳地生存了下来,牢牢抓住了沙土。而枸杞果的产量也是越来越高。

  仅2017年,下塔迈村枸杞种植基地300多亩的枸杞产量就达10吨左右。

  感受到枸杞带来欣喜的,还有当地的群众。过去,谁也没想到,种植枸杞既能赚钱还能改善环境。

  赵玉英是上塔迈村的贫困户,在她看来,村外变成枸杞地以后,一开始还没什么感觉,但几年后就感到了明显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有两件事:第一,自家的收入提高了;第二,村里的风沙没那么大了。

  以前,赵玉英每到农闲时节就要到县城打工,又因家里有年迈的婆婆要照顾,按时上下班的工作不好找,这也成了她最头疼的问题。

  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了摘枸杞的活,赵玉英既能照顾到老人,还可以挣到钱,别提有多高兴了。“每到采摘季,一天下来能摘80多斤,有150元的收入”赵玉英粗略计算,两个月的采摘期就有10000元左右的收入,这对她们家来说相当于以前半年的收入……

  在村里采摘枸杞的村民中,赵玉英的手脚不算快,但一天也能有15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这些钱,干完活就可以回家做饭照顾老人,赵玉英感觉挺好。

  而谈起环境的改善,赵玉英笑着说:“别的不提,我们家的窗台原来天天要擦,不擦就是一层风沙。现在好多了,不用天天收拾了,想不到枸杞看起来不起眼,‘本事’却大得很。”

  增收致富、改善生态。在共和县,这个正向着绿色发展梦前行的地方,枸杞这种看似低矮的植物,正凭着自己的一身“本事”,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海南报记者/才让本)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