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共和要闻
【脱贫攻坚一线事】老三样,新盼头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3-07 17:39:34
编辑: 共和新闻网

  种地,养殖,打工——过去多少年来,对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七台村的村民来说,养活一家老小全靠这三样。可聊起最近几年的新生活,村民们口中的老三样,却多了几分新鲜感。

  “听着还是老三样,其实早就变了。”说起村上的变化,村支部书记辛子功卖起了关子。

  原来,七台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213户846人,耕地面积162.47公顷。作为一个移民村,从1989年搬迁到这里后,村民们的生活就离不开脚下的一亩三分地,但一年忙到头,地里的收入似乎一直没有增加。

  就在村民们琢磨着怎么从地里“刨”出更多钱时,州上的农业专家来了。

  “他们想在我们村推广种植绿大豆(蚕豆),但由于从来没有种过,有些村民并不相信靠这能增收,一开始有些难度。”辛子功回忆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进行比较,一社二社的村民种植了推荐的绿大豆,三社四社的村民种上了白大豆。等到秋收时节,大家发现,这个“新玩意”比白大豆早熟,虽然亩产没有白大豆高,但收入却翻了一番,一亩达到2000多元。就这样,很多村民选择种植绿大豆,不仅收入比其它农作物高,而且销路有保障。

  观念的转变不仅如此。

  今年49岁的张建明是村上的养殖大户。早在1992年起,他就在家搞养殖。二十几年打拼下来,养殖规模也早已从一开始十几只羊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七八百只羊。想要进行育肥,饲草料是关键。除了自家种植供应一部分外,张建明还需要购买不少饲草料,但他的供应商十分特别。

  “光伏园区会定期锄草,这些草就会出售给村里的养殖户,既解决了园区的问题,也给养殖户提供了便利。”辛子功介绍道。

  这样的合作不仅仅发生在园区和村民之间。

  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张建明也有着自己的困扰:羊粪如何处理?

  家住二社的赵克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1公顷地,全部种上了蚕豆。在他看来,如果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蚕豆的品质应该会更好。

  一边是羊粪急需处理,一边是想要用羊粪代替化肥。张建明和赵克俭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每年到了施肥的季节,赵克俭就去把羊粪拉回自己的田里。正如张建明说的那样,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难题,也保护了村上的环境。

  种地有了新作物,养殖有了新合作,就连外出务工也都有了新选择,老三样有了新内涵。

  “以前村民们打工基本上都得去县城,如今,光伏园区就在村子旁边,在家门口打工更方便。清洗光伏板、锄草、看护,一个月下来,收入十分可观。”辛子功告诉记者。

  村民罗成德原本是村上的贫困户,父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作为家中独子,他除了种地外,都得留在家中照顾老人。两年前,他结婚了,妻子在家照顾父母,他到园区务工,去年领到了8万多元的工资,家里的生活一下子有了起色。

  村民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广,生活品质自然有所提高。为了推动全村发展,村干部也有了新计划。

  “2017年,我们村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相比其它几个村子,我们靠近黄河,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去年,村里打造了百亩花海,夏季游客很多。”辛子功说,今年,计划在村上发展农家乐,建温室大棚进行采摘,吸引更多游客。(青海日报记者咸文静)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