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共和要闻
【脱贫攻坚一线事】达连海村养牛记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3-13 10:02:10
编辑: 共和新闻网

饲养员赵生珍正在添加饲料。

专业合作社饲养的奶牛。

  从昔日一个仅几百平方米的“挤奶大厅”,变为如今可日产1.5吨鲜牛奶的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转变的不仅是养殖方式分散到集约,更是经济发展方式和小村里的致富路子。

  穿过草原,随着道路两旁的树木不断增多,便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达连海村。

  开阔平展的耕地,整齐有序的庭院……走进达连海村时,田间已有勤快的农民拉运家肥,在离村子不远的世辉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里,60岁的赵生珍正给奶牛添加饲料,牛棚外一群黑白相间的奶牛信步走向“挤奶大厅”,这20头奶牛即将要站上自动化挤奶线,完成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这个生活着150多户汉、藏、回、土等民族的村落里,除了农业,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殖奶牛,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也正是依托这一特色,村子里因地制宜开辟出了一条以规模养殖为主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达连海村党支部书记李发来介绍,作为村里抓产业、强基础、增技能的脱贫攻坚路子,目前全村的27户9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产业扶贫资金,全部成为了合作社的股民,将按每年10%的分红比例享受分红,且每个贫困户已于2018年8月得到了红利,这也是合作社自2015年建成以来实现的首次分红。

  走进羊壮坚措家,新建不久的藏式新居窗明几净、宽敞明亮,凭着敢打敢拼的韧劲,作为村里的第一个脱贫户,过上了好日子,他把“脱贫光荣”的奖牌摆放在客厅显眼处,毅然决然把国家给予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合作社,他觉得这样可以盘活这笔钱,固有的分红收入可以解决一部分家庭开支。他说,“这是一笔钱可以生钱的好投资,也是我们生活越过越好的一份长期保障,既满足了一部分人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愿望,还增加了我们的经济收入。”

  牛生全曾是一个个体户,精明能干的他如今在家门口谋上了出路,成为了奶牛养殖合作社的“牛”场长,他的妻子也在养殖场干些零碎活,两口子每月有4500元收入,比他之前干个体户时挣得还多一点,足以满足家里的生活开支。

  李发来说,牛生全是当时村里带头要入股几十万元的股民,后来综合考量多数村民的家庭实际,考虑到要让更多的村民通过参与合作社来增收致富,最终只允许每户最多只能入股5万元。

  世辉奶牛养殖合作社的“前身”只是一个当初依靠相关政策建起的“挤奶大厅”,当时的运营模式就是奶牛依旧归农户散养,只是挤奶的工序用机器代替了人工。2015年成立了世辉奶牛养殖合作社,存栏规模增加至如今的300多头。目前合作社共有股民83户340人, 2018年他们还将村集体经济40万元投入合作社,逐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发展模式。

  有了致富的载体,良好的运作机制便是保障。达连海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与企业之间的订单式销售,直接实现了食品加工与原材料供应的产业链接,合作社内每天所生产的鲜牛奶将全部提供给雪峰乳业进行产品加工,积极鼓励村民种植饲草料,再通过一定价格收购后,每年种植户家三四千元不等的收入,又带动一部分农户增收。

  李发来说,在他们的规划中,奶牛养殖合作社的规模会不断扩大,随着奶牛存栏数量的增加,他们还要成立分合作社。就近期目标而言,等气温回暖,他们就要再引进100多头奶牛,把奶牛养殖打造为达连海村的致富产业,以奶牛经济让老百姓逐步富起来。

  从解决生计到发家致富,奶牛养殖产业让达连海村的富民路越走越宽。(青海日报记者/宋明慧罗珺)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