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无标题文档
现在的位置: 共和新闻网领导活动
深埋立德树人之根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努力写好新时代共和教书育人事业奋进之笔 ——在县直学校宣讲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 共和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9-04-15 17:44:28
编辑: 共和新闻网

  深埋立德树人之根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努力写好新时代共和教书育人事业奋进之笔

  ——在县直学校宣讲大会上的讲话

  (20194月)

  陈鸿林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到学校里来,主要是与老师们一道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把大会精神送进校园讲堂、把党的声音传递广到大教师当中,努力在全县营造兴学育人、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共和教育实践,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县教书育人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去年9月10日至11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一次划时代、历史性的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时机准。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先后召开过四次全国性教育大会。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这次会议确定为“全国教育大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并选择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召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教育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二是规格高。这次会议较教育部每年召开一次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相比,层级更高、意义更重,会议由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发表讲话,每一次会议都对全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基础性、全局性地位。三是影响大。大会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1月10日,省委召开全省教育大会,王建军书记在会上作了讲话,就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时俱进推动青海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为谁育人”“育什么人”“怎么育人”“谁来育人”以及如何培养符合青海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等问题,为我们推动新时代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讲话举旗定向、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强调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性,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体现了深刻的规律性,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体现了突出的创新性,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

  二、共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经验启示

  共和建政以来,全县民族教育走过了艰难、探索、进步、辉煌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转折。解放前共和民族教育长期停滞不前,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成为政治和宗教的附庸,长期以来都由宗教首脑、部落头人、贵族势力把持,绝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孩子上不起学,也没有接受教育的条件和观念。1949年,全县仅在小块农业区设有小学5所,在校学生185名、教师8名,农牧区教育事业仍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光辉照耀下,全县现代教育开始起步,民族教育走过了马背学校、帐房学校、牧读学校到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历程。到1985年,全县有普通小学71所,乡、村寄宿小学28所,牧读小学52所,普通中学5所,民族中学1所,在校学生12259名,教职工793名(含民办教师313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70.7%。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长足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民族教育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县委县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兴办各级各类教育,逐步进入了以全日制寄宿制办学为主体,其他办学形式为辅的民族教育发展新时代,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基础教育体系。2008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在全省牧区率先形成了办学规模适度集中、教育资源均衡利用、寄宿制等形式的办学模式,在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广大农牧区孩子享受到了与城镇孩子同样的、公平的、优质的义务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县属两所中学中考成绩连续多年领跑全州,全县民族教育创造了辉煌的成绩。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94所,其中幼儿园72所、小学17所、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生17786名,2018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54%。

新建的幼儿园

  教育的巨大变化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最好的佐证。70年的风雨历程,70年的沧桑巨变,从第一所现代小学到现代民族教育体系的建立,创造了共和民族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形成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了青藏高原以藏族为主题各族人民的命运,翻身农奴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开启了现代文明新生活;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才是我们永远正确的选择,也是我们永远高举的旗帜。正视这一事实,对于我们创造性解决好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共和民族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共和作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承担着沉重的使命责任,在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实现少数民族发展进步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努力写好新时代全县教书育人事业奋进之笔。

共和县民族中学信息技术课堂

  一要让学校成为厚植家国情怀的“沃土摇篮”。莘莘学子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至关重要。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校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重要环节,要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精心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爱党爱国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根筑魂的初心起点,作为树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固根基,传承红色基因,做到任何时候都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深刻践悟“我们从哪里来,我在为了谁,我向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始终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要让校园成为共筑民族团结的“和睦家庭”。共和有藏、汉、回、蒙、萨拉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2.6%,千百年来,共和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同甘共苦、繁衍生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荣辱与共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学校要致力于增强广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愫,在相互交流交往、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进青春年少的乡愁记忆,严加防范并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绝不能被狭隘的民族观及极端思想玷污了幼小的心灵、污染了纯洁的心田。要教育引导并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怀和“五个认同”意识,使母校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乡愁故园。

总投资8137万元,开设34个班、能容纳1680名学生,功能齐全的城北新区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2018年9月1日正式开学

  三要让课堂成为汲取知识养分的“成长乐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是学校的重任。学校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营造守正出新、文明进步的“正气”,教师要铸造用情教书、明德育人的“底气”,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求得真理的“成长乐园”,让每个孩子通过学习,改变人生轨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广大青少年要扛起追求文明进步的大旗,锻造刻苦好学、积极向上的“朝气”,以放眼世界的姿态和面向未来的胸怀,在传承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多掌握现代文明知识,为人生出彩提供坚强的道德和本领支撑。

  四要让教师成为广受崇敬爱戴的“航灯楷模”。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有时会决定一个孩子或一群孩子的命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学校要狠抓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甘为人样、乐于奉献,一门心思、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当中,以扎实的学识、良好的师德师风、严谨的治学理念,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同时,教师越受尊重,教育越有希望。乡镇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各位老师,教育是决定未来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职业。希望全县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继续发扬默默耕耘、不畏艰辛、开拓创新的奉献精神,努力为新时代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共和县委办公室供稿)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无标题文档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网青海频道
青海羚网
青海湖网
海南州人民政...
共和县人民政...
中共共和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