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共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23年)》中提出的“乡村振兴走廊+城乡融合单元+特色小镇”的乡村空间发展格局,共和县充分挖掘和释放发展潜能,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产业、高水平就业赋能城乡统筹发展。
着眼城乡建设“处处”发力。全面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整合“高原美丽城镇”“生态美丽乡镇”等项目资金,重点推进石乃亥镇、黑马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完成总投资2.98亿元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给水等设施基本完备,全面提升环湖乡镇设施承载和公共服务能力。实施高原美丽乡村项目78个,按照“一村一特色”要求和不同功能定位,划分美丽宜居、整治提升、基本整洁三大类别,并在尊重农牧民安居需求和农房建设基础上覆盖全县53个村开展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全力破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的问题,打破农村内生经济发展的硬性壁垒。
着眼产业发展“事事”续力。着力推进农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建成制种、繁育等基地16处,组建省级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牧场12家,通过60%向城镇内商超、学校供应,20%依托东西部协作推介平台交易销售,20%自给自销的三种方式,进一步畅通农畜产品从乡到县、从县到外的流通渠道。按照《共和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培育(农)牧家乐、民宿、示范基地等新型乡村经营主体,利用青稞、冷水鱼在内的12种重点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康养、营地、研学等新业态,培育出恰恰湾、龙羊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典型,山水田、农文旅有机融合促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初具雏形。
着眼群众就业“时时”给力。拓展就业空间和渠道,顺利搭建用工就业双向供需对接平台,通过“春风行动”“直播带岗”招聘活动、新增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实现就业294人。抓好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落实,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161本,为全县529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377.76万元,代缴社保补贴221.81万元,确保为农牧民就业兜住底、兜好底。坚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青海新辉建设工程、海南州智磊建筑劳务等16家公司颁发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按照每年带动300人次以上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求签订协议,组织引导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247人次,千方百计为农牧民稳就业、稳增收开放“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