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已至,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生长繁殖加快,易引发和传播各类传染病。共和县疾控中心提醒大家要继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特别关注流行性脑膜炎、百日咳、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及食源性疾病,注意做好自我防护,谨防各类传染病的侵扰,守护身体健康。
1.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脑、流感、水痘、流腮、麻疹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掩口鼻,若双手接触了呼吸道分泌物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外出游玩时,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尤其不要过度亲近野生鸟类;尽量不去禽类屠宰市场,不要自行宰杀活禽。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导致的脑脊膜炎的疾病,常称“流脑”,具有季节性及传染性,冬春季节高发。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在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2至5月份是高峰期。其病死率高(超过10%)。流脑预后不良,将严重影响生活。20%的流脑患者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1/3的感染者终生伴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后遗症。
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人是脑膜炎奈瑟菌唯一的天然宿主。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50%,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而患者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因此,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接吻、哺乳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流脑好发于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家长应当高度警惕。
冬春季节是流脑高发季节,感染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黏膜屏障致密性,定植的脑膜炎奈瑟菌则顺势而入,穿过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起严重感染,称为菌血症,细菌随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系统则引起脑膜炎。那么流行性脑膜炎有哪些主要症状呢?共和县疾控中心专家提示:流行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专家建议如有不适尽快就医治疗。最后提醒家长们,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也是流脑的高发时期。要及时为宝宝接种流脑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环境卫生,避免宝宝与有流脑病症人的接触,流脑流行期间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
布鲁氏菌病一种人畜共患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人类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者摄入由感染或患病动物制成的食品而患病。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乏力倦怠等症状,俗称“懒汉病”。患布病的羊、牛和猪是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
1.到正规、没有布病疫情的羊场购买羊只,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
2.从事牲畜饲养、皮毛及乳肉加工、兽医等职业人群,在饲养、免疫、采样监测、处置等职业接触过程中应采取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和随意丢弃病畜流产物,同时应勤洗手、消毒、换洗,保持环境卫生。
3.饲养家畜要人畜分离,做好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
4.注意饮食安全,不食用生肉、生奶,烤熟煮透后再食用。生鲜奶一定要经高温煮沸后方可饮用。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肉、奶及其制品,厨房用具要做到生熟分开。
5.定期筛查,从事牲畜饲养、皮毛及乳肉加工、兽医等重点人群要定期进行布病筛查。
|